当前位置: 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新闻动态

“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在深举办

发布时间:2021-04-26

2021年4月24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以下简称交流对接会)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举办。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蒋丹平、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兵,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陈炜蓉,江苏省外国专家局局长杨小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邱宣,上海展望计划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符钢战,韩国农村振兴厅国立园艺特作科学院农业研究官田熙,欧洲农村发展村镇能人协会原主席、芬兰乡村行动协会主席佩特里·米凯尔·林内等嘉宾出席交流对接会。

本次交流对接会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会议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两大专题,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与大家分享经验和理念,邀请日本、韩国、俄罗斯、意大利、芬兰、南非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家组织、专家、技术持有人介绍自身擅长领域和优势资源,推广合作项目,并与中方参会企事业单位进行初步对接。

蒋丹平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提供解决方案。目前,科技部正在积极推动“十四五”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对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村镇建设与生态宜居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统筹部署;更加聚焦重点,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同设计,凝练提出“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专项;将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合作交流对接会的平台作用,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型县市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路径,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持续深化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邓小明主任就如何做好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他指出,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必须依靠科技力量走创新之路。“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短板,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亟待统筹更多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创新发展不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单打独斗,必须更多地依靠系统化、体系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力量,齐抓共管,责权分明,聚焦主体,统筹推进。面对挑战,要着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工作“重心下沉”。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供给,一手抓成果转化,积极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助力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十四五”已经开局起步。科技战线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做好“两个衔接”,培育乡村振兴发展新动力,深化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进入乡村振的兴主战场,构建农业科技发展新格局。

随后,田熙、佩特里·米凯尔·林内、符钢战等三位嘉宾分别从乡村规划、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国际合作案例等角度进行了发言,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来自日本NPO法人富士见教育交流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韩国农村振兴厅、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芬兰乡村行动协会、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意大利农村发展网络、南非金雅迪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台湾大学、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发展暨环保科技交流协会、亚洲地方创生中心联盟等境外机构的13位嘉宾围绕乡村规划和智慧农业两大主题,进行了项目推介。

最后,夏兵副主任对交流对接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特别是在农业这一关乎全人类基本生存保障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国愿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心态,加强农业农村发展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携手各方应对这一全球性重大挑战。举办本次交流对接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参会各方通过沟通形成互信,在互信的基础上将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进而实现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创新的成果与红利。已有20年历史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的博览会、交易会,是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一直是大会的重要宗旨之一。面向未来,大会将更加聚焦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大会国际化的优势,整合农业农村发展领域的各方优质资源,推动各方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理念,开展项目、技术、产品的合作与交易,共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