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新闻动态

人才需求 | 华中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5

一、单位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肇始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迄今已走过127年办学历程。新时期,学校坚持“以质图强、融创致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奉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丰富衣食”为使命。学校的发展愿景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成为世界高等农业教育高地、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优秀人才富集区。

这里,学科优势特色明显。

农、理、工、文、法、经、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地理科学、临床医学等14个学科处于ESI前1%;

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处于ESI前1‰;

植物学与动物学处于ESI前1‱。

这里,教育体系完整。

坚持育人为本,让狮山成为一流人才的金摇篮。

现有学院(部)17个,本科专业6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

这里,科技实力雄厚。

强化有组织科研,让狮山成为创新创造的殿堂。

现有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观测站)91个。

湖北洪山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以奉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丰富衣食为总体目标,凝聚优势力量,整合创新资源,建设服务种业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打造国家种业创新排头兵。

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交叉科学研究院:聚焦交叉性、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探索研究;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政府共建神农架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群建设;与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共建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现代农业研究基地。

这里,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秉承“学术多问计学者、育人多倾听师生”理念。

坚持人才优先战略,引育并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精准引精细育精诚用;坚持“聚八方硕彦、促持续发展”的人才事业观,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的用人观,助力人尽其才;坚持“人皆可以为舜尧”的成才观,建设人才成长支持体系。拥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228人,其中85%以上为引进入职工作后获批。 

这里,校园环境得天独厚。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狮山“林中路”,6公里湖光绿道,被誉为天然氧吧、园林式学府,2008年以来连续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2025年连续荣膺;校园内生活、医疗、运动场馆配套成熟、便利;幼儿园和附属学校教学质量居武汉市第一层次;紧邻城中环线、地铁快线,交通便利;近繁华而远喧嚣,宜居宜业宜学。

期待与您相聚狮山!


二、人才需求

1、微生物资源首席科学家

岗位职责:

牵头负责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微生物资源发掘、保藏管理、开发利用等,开展农业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互作机制、农业微生物产品创制或产业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组织农业微生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申报及相关项目的策划、实施及成果转化;组织并协调微生物相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国内外交流合作。

岗位要求:

本领域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微生物资源挖掘利用研究,具备国际同行认可的开创性思维和研究经历,拥有有竞争力的代表性成果;曾参与或主导大型科研装置或者微生物资源项目工作,具有大规模微生物资源高通量挖掘经历者优先。

2、精密仪器设备设计制造科学家

岗位职责:

设计和开发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互作、微生物产品创制的研究和工程化相关的高端仪器与设备;围绕农业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开展成套设备研制,参与重大仪器专项技术攻关。

岗位要求:

不低于10年精密仪器设计制造经验和团队领导经历,主持或领导过国际领先的精密仪器研发项目,具有标志性大型仪器设备研制成果和标志性核心专利;熟悉精密仪器的设计理论、制造工艺及性能优化;精通机械工程、微电子、光学或纳米技术的应用开发;具备跨国团队合作能力,熟悉仪器设备的商业化流程或具备市场转化经验者优先。

3、自动化控制科学家

岗位职责:

负责农业微生物研究与实验相关大型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自主设计与优化;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开展大规模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微生物-宿主-环境互作研究,构建微生物未来智能研究设施整体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

岗位要求:

不低于10年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实施经验,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建模、仿真及优化,掌握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具备解决复杂系统控制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具备微生物及相关学科跨学科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影响力的自动化控制实施案例或解决方案,有工业级或行业级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及管理经验优先。

4、微生物组与大豆高效和高产

岗位内容:

加强根际微生物与大豆高产与优质等性状的机理机制与改良研究。

5、油菜耐盐碱分子机制

岗位内容:

在耐盐碱遗传育种取得明显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耕耐盐碱分子调控机制,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在国际和国内形成领先优势。

6、油菜抗根肿病机制与分子育种

岗位内容:

油菜根肿病在我国油菜产业中危害大,严重威胁产业安全。本团队创制了抗病新种质,但其专一性抗病机制尚未清楚,严重限制了抗病分子设计育种,在前期逐步克隆了主效抗病基因基础,未来通过深入解析机制,开展上生物育种,有望改变这一被动局面。

7、毒素降解生物育种

岗位内容:

挖掘新的毒素降解基因/酶/菌株,创制抗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降解生物育种新资源。侧重在营养强化与健康的作物设计育种上,以关键工具和种质创新为核心,与玉米、小麦和水稻横向合作。

8、合成生物学底盘技术研发与应用

岗位内容:

以植物为底盘,开展AI赋能的合成生物学底盘技术研发,聚焦抗性功能因子的智能设计与调控,推进调控元件优化、多基因模块组装与表达体系构建,为棉花抗性性状的精准集成与设计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9、作物纳米抗逆机理

岗位内容:

负责解析纳米材料提高作物抗逆的分子开关或调控模块,在作物纳米抗逆机理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10、盐碱地油菜高效种植及其生理机理

岗位内容:

研究油菜耐盐碱的生理机制,为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1、作物产量形成生理过程及分子机理

岗位内容:

挖掘油菜高产抗倒协调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为高产抗倒群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技术措施。

12、智慧稻作

岗位内容:

为适应国家和学校智慧农业发展目标需求,团队将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聚焦水稻精准种植、无人农场等关键领域,为学科与团队开拓新的增长点和转型机遇。

13、“十大楚药”优质高抗的分子育种

岗位内容:

重点以药用菊花、苍术及蕲艾等品种为研究对象,围绕提升有效成分的含量,开展分子育种研究、提升其品质和产量。

14、“十大楚药”的现代功效研究

岗位内容:

重点以药用菊花、苍术及蕲艾等品种为研究对象,揭示其现代功效,并为创新中药的研究奠定基础。

15、大宗药材天然活性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岗位内容:

重点以青蒿素、长春花碱等天然产物对象,实现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与优化、底盘细胞改造、提纯工艺优化,实现中药材可持续生产。

16、“十大楚药”资源鉴定与栽培

岗位内容:

重点以药用菊花、苍术及蕲艾等品种为研究对象,从事药材及基原鉴定、药材资源调查和评估和生态栽培。

17、昆虫行为遗传学

岗位内容:

重大害虫智能监测预警与精准绿色防控人才紧缺问题。

18、害虫智能监测预警

岗位内容:

重大害虫智能监测预警与精准绿色防控人才紧缺问题。

19、杂草学

岗位内容:

加强农田杂草生物生态学、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优势。

20、绿色新农药创制

岗位内容:

填补学院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21、昆虫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及智慧农业

岗位内容:

围绕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形成在园艺害虫防控研究的优势团队。

22、食用菌蛋白资源挖掘与利用

岗位内容:

真菌蛋白也是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的新赛道。在食用菌蛋白资源挖掘及微生物制造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

23、食用菌活成成分发掘与利用

岗位内容:

立足于大健康产业,挖掘真菌活性产物,开发健康食品和保健产品。基于产业链和我校的研究基础,打通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最下游--产品精深加工。

24、大数据与深度学习

岗位内容:

具有大数据深度挖掘、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健康养殖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在国际性的大数据科学或人工智能相关公司从事实战项目工作经验者优先。

25、动物种质与复杂性状遗传解析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遗传育种、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畜禽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遗传改良、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26、基因编辑与动物育种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遗传育种、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高效安全基因编辑新技术研发、基因编辑育种新材料制备评价、畜禽干细胞育种或细胞培养肉应用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基因编辑育种、动物干细胞培育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27、合成生物学与动物育种

岗位内容:

合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创新、DNA大片段高效组装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合成生物学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28、动物数智育种

岗位内容:

具有统计遗传学、智能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育种理论和技术、新品种(系)培育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基因组育种工作经验者优先。

29、动物精准营养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生化、生物信息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猪营养、家禽营养、反刍动物营养、宠物营养、动物营养代谢与肠道健康等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领域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营养-菌群影响动物免疫发育和肠道健康,以及营养遗传学与雄性动物精液品质,运用计算机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研究动物的动态营养,以及解决产业问题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30、饲料科学

岗位内容:

具有饲料学、动物营养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饲料资源开发、饲料加工智造、饲料分析检测等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领域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运用大数据统计手段分析与解决养殖企业产业问题能力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31、饲料安全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营养、饲料学、饲料毒物学、微生物学、化学分析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等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领域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饲料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工作经验者优先。

32、动物发育生物学

岗位内容:

具有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克隆、胚胎附植与妊娠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表观遗传调控、干细胞分化和生物信息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33、泌乳生物学

岗位内容:

具有遗传育种、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产奶动物泌乳性状与乳腺发育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多组学和大数据分析工作经验者优先。

34、繁殖调控

岗位内容:

具有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草食大家畜、特种经济动物繁殖调控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对接产业、解决产业问题的工作经验者优先。

35、动物繁殖内分泌

岗位内容:

具有遗传育种与繁殖、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繁殖内分泌调控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激素或内分泌因子结构分析、修饰和合成工作经验者优先。

36、智能养殖装备

岗位内容:

具有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如CT、超声、光谱等设备,开展现代智能养殖系统中的各种技术和设备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畜牧养殖装备开发工作经验者优先。

37、舍内环境智能控制

岗位内容:

具有环境工程与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舍内环境智能控制研究领域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舍内养殖业、动物福祉工作经验者优先。

38、低碳生态养殖

岗位内容:

具有环境工程与科学、动物营养、饲料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猪、禽、羊物种废弃物处理或循环养殖和生态养殖领域发表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可持续、环保和资源高效的养殖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39、分子流行病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医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动物分子流行病学、病原生态学、病原遗传与进化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病原流行病学、病原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0、比较医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医学、免疫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实验动物学、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实验动物学、免疫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1、人兽共患病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医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人兽共患病原病原学、致病与免疫机制、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

4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医学或微生物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食源性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病原与宿主互作、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等相关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具有微生物学、病原流行病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3、动物解剖学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医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形态结构、动物生长发育、动物疾病致病机理、疫苗研发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解剖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4、动物组织胚胎学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医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形态结构、动物生长发育、动物疾病致病机理、疫苗研发、益生菌开发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组织胚胎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5、动物生理学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医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生理学、动物生长发育、动物疾病致病机理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生理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6、动物生物化学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医学或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长发育、动物疾病致病机理、疫苗研发、脂肪代谢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生物化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7、动物病理学

岗位内容:

具有动物医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动物病理学、动物疾病致病机理、疫苗研发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动物病理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48、兽药科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生物学或化学博士后经历;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药物分子设计、生物/化学合成、药剂学与制剂、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包括药动学、药物分析、耐药性、分子生物学等。

49、临床兽医学 

岗位内容:

本科专业是动物医学专业,具有临床兽医学博士或兽医学博士学位(包括内科,外科,诊断,产科、中兽医等),或者在国外取得DVM学位,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国内外同层次人才中居于前列。

50、猪病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病毒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猪群重要病原的流行病学、致病与免疫机制、新型药物靶标挖掘、药物分子设计、以及猪群疫病防控技术与产品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后工作经历,有参与国内重大科研项目者优先。

51、禽病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病毒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重要禽病病原的流行病学、病原演化与遗传变异、致病与免疫调控机制、防控技术与产品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禽病相关科研经历以及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52、反刍动物疫病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医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反刍动物疫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致病与免疫调控机制、防控技术与产品研究,产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反刍动物疫病研究经历者优先。

53、动物重大疫病与人兽共患病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病毒学或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动物重大疫病与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复制与传播机制、致病与免疫机制、新型阻断技术及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54、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兽医常见病原的微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病原致病机制与免疫学机制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具有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后工作经历,参与承担领域内重大科研项目者优先。

55、兽医寄生虫学

岗位内容:

具有兽医学、寄生虫病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开展兽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生活机制、感染与传播、防控技术与产品等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具有有相关学科专业博士后工作经历,具有寄生虫相关科研经历及项目参与经历者优先。


三、申请方式

方法一:申请材料发送至学校或相关学院联系邮箱,材料应包括个人详细简历和学术成果简介。

方法二:依托南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在线报名。

联系人:吴 菲 人力资源部

电话:+86-27-87285113

邮箱:feiwu0613@mail.hzau.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相关学院联系方式: